知觉难题
时间:2020-03-31 15:39:07
知觉难题,又称意识难题(英语: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是一个尝试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拥有感质或“现象性经验”的命题——通俗的讲,我们的感观是如何获取类如颜色或味道等物质特征的。这一命题由大卫·查莫斯(David Chalmers)提出并与“简单问题”作对比。Chalmers将分辨、信息整合、心境描述、专注等现象的解释归为简单问题,之所以称为简单问题是因为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对应到某一行为机制。也就是说,无论这一问题的解释可能有多复杂或多不利于理解,只要可以完全收敛于自然现象的现代唯物主义概念,那么就称其为“简单问题”。Chalmers将“体验”的解释问题排除在简单问题之外,因为他认为“即使所有的相关功能的行为问题都解决了,也无法解释体验的存在”。
关于是否存在“难题”这一概念本身,哲学界尚存争论。
问题的构想
查莫斯的构想
查莫斯在直面知觉问题中提到:
不可否认,我们的某些器官是体验的主体,但是这些体验是如何形成的是未知的。为什么我们的认识系统在处理诸如视觉或听觉信息时我们会有视觉及听觉的体验如:深蓝色的质感或对中音C的感知。我们该如何解释为何我们会怀有精神意象(mental image)或体验到情绪。众所周知体验终归还是由物理基础产生,但是究竟为何且如何会产生体验,我们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何物理的处理过程会引起任何一点内心体验?客观上讲这完全不合理,但这的确发生了。
实际上知觉难题就是体验的问题。当我们思考或意识到信息的处理过程时,实际上也是主观的意识。
Raamy Majeed的备注说,实际上这个难题是要解释两个问题:
- [PQ] 物理的处理过程产生对现象特质的体验。
- [Q] 我们的现象特质是一般的。
第一点专注于物理和现象的关系,第二点专注于最根本的现象本身。大部分对这个知觉难题的解释实际上是针对这两点的。
简单问题
Chalmers列举了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来与知觉困难问题做对比(他强调这些简单问题的共性是它们都可以代表某种能力或是表现为功能与行为)。
- 区别,归类和对外部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 认知系统对信息的整合;
- 对精神状态的可描述性;
- 注意力的集中;
- 行为的有意控制;
- 睡眠与清醒状态的区别;
其它构想
关于“难题”的多种构想:
- “我们的某些器官是如何成为体验的主体的?”
- “为什么对感官信息的意识会存在?”
- “为什么会存在感质?”
- “为什么会存在体验的主观组成部分?”
- “为什么我们不是哲学僵尸?”
溯源
在查莫斯之前,已经有很多对意识问题的学术渊源。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艾萨克·牛顿就曾经指出:
要想确定哪种模式或行为在触动吾心感知色彩并非易事
在 关于人类理解问题的短文 (1690)中, 哲学家和物理学家约翰·洛克 认为:
把物质切分你可以想像的最小的部分—不管是球型,立方体,锥体或者棱柱体,等等,尺寸小于百分之一英寸的百万分之一, 会在等比例的尺寸上运作,而你可能理性地推断把他们按照一定的形态或运动方式放在一起会产生感觉、思想或者知识。他们会相互撞击,排斥或抵触,和大型的物体类似,这也是他们唯一的运动方式... 几乎很难想像这类物质会自身产生感觉,感知或者知识; 因为很显然感觉、感知和知识必然是他们每个粒子不变的特性。
反馈
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否定意识难题的框架,他认为所谓的意识难题可以在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解答(他同样认为那些简单问题并不简单) ... 所以与查莫斯或其他二元论者不同,丹尼特强调简单问题和难题不能切分。
引用
- ^ Stevan Harnad. Why and How We Are Not Zombies.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1995, 1: 164–167.
- ^ See Cooney's foreword to the reprint of Chalmers' paper: Brian Cooney, ed (编). Chapter=27: Facing up to the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The Place of Mind. Cengage Learning. 1999: 382 ff. ISBN 0534528252.
- ^ 3.0 3.1 David Chalmers. Facing Up to the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1995, 2 (3): 200–219. See also this link
- ^ Daniel C. Dennett. The tuned deck. 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 W. W. Norton & Company. 2013: 310 ff. ISBN 0393240681. and also "Commentary on Chalmers": Dennett, Daniel C. Facing backwards on the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1996, 3 (1): 4–6.
- ^ Stanislas Dehaene. Consciousness and the Brain: Deciphering How the Brain Codes Our Thoughts. Viking Adult. 2014: 197. ISBN 0670025437.
- ^ Raamy Majeed (2015). "The Hard Problem & Its Explanatory Targets", Ratio (Online).
- ^ Seager, William; Allen-Hermanson, Sean. Panpsych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0.
- ^ Locke, John. The works of John Locke: in three volumes 1. London: Printed for A. Churchill, and A. Manship, and sold by W. Taylor in Pater-noster-Row. 1722: 293.
扩展阅读
- The Hard Problem Is Dead by Teed Rockwell
- You can't argue with a Zombie by Jaron Lanier
- Looking to systems theory for a reductive explanation of phenomenal experience and evolutionary foundations for higher order thought Pharaoh, M.C. (online). Retrieved Jan.03 2008.
- Vadim Vasilyev.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and Two Arguments for Interactionism (PDF). Faith and Philosophy. 2009, 26 (5 Special Issue): 514–526 [2016-08-10]. doi:10.5840/faithphil20092655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0-03).
- Correlation vs. Causality: How/Why the Mind/Body Problem Is Hard by Stevan Har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