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散
时间:2017-07-28 17:08:02
分类:中医方剂
【方源】
《卫生总微》卷二十。
【组成】:
砒霜 粉霜(二物先研细末) 石灰(研细,罗二次用)各等分
【用法】:
上相合,先左研千下,却右转研千下,当极细腻如粉。每用以鸡羽尖摭少许,扫疮上,其疮便干。
【主治】:
小儿走马急疳蚀唇,牙齿臭烂,逡巡狼狈者。
【宜忌】:
慎勿多用,恐毒入腹,无令咽津。此药儿小者难用。
【方源】
《三因》卷十四。
【组成】:
白牵牛(略炒)二两 白术半两 桑白皮 陈皮 木通各半两
【用法】: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空腹服。初进一服,未觉再进。
【功用】:
导利留滞。
【主治】:
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肿胀,大小便不利。
【方源】
《普济方》卷二四四引鲍氏方。
【组成】:
陈萝卜子 地枯蒌(即萝卜种) 三白叶(生溪涧边,叶如蓝,顶上三叶白)
【用法】:
上为末,糊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下。
【主治】:
脚气。脚偏大如柱,皮肉不仁,时发寒热。
《普济方》卷六十引《仁存方》。为原书同卷“僵蚕散”之异名。见该条。
【方源】
《普济方》卷三十三。
【组成】:
远志(去心) 莲肉 白茯苓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空心用好酒调下。
【主治】:
小便遗涩痛,赤白浊。
【方源】
《杂病广要》引《医林集要》。
【组成】:
白术 茯苓 芍药各等分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①《杂病广要》引《医林集要》:调胃去湿。②《明医指掌》:益气健脾,和中养胃。
【主治】:
①《杂病广要》引《医林集要》:感湿气,四肢懒倦,小便少,或下利,大便走泄,神思沉困,饮食减少。②《明医指掌》:孕妇泄泻。
【加减】:
腹痛甚者,加当归,倍芍药。
【方源】
《扶寿精方》。
【组成】:
白术 白芍药(炒)各钱半 白茯苓二钱 泽泻 厚朴(姜汁炒) 黄连(炒)各一钱 干姜(炒)五分 乌梅肉(煎用二钱,为丸用三钱)
【用法】:
上加生姜三片,水钟半,煎一钟,食前服。神曲糊为丸服更妙。
【主治】:
泄泻。
【加减】:
如兼伤食,加神曲、麦芽各一钱。
《本草纲目》卷十九。为《局方》卷二(宝庆新增方)“解暑三白散”之异名。见该条。
【方源】
《回春》卷八。
【组成】:
白及一两 白蔹一两 白矾(煅)五钱
【用法】:
上为细末。用时入药于水碗中即沉底,外用桑皮纸托水搭于患处,热则再易,连搭连易,直待其肿处冰冷,将药敷上。立时即消。
【主治】:
一切肿毒、诸疮疼痛。
【方源】
《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
杭粉一两 石膏三钱 轻粉五钱
【用法】:
上药各为末。韭菜汁调敷,纸盖;如无菜汁,凉水调敷。
【功用】:
《金鉴》:去热解毒。
【主治】:
漆疮。
【方源】
《辨证录》卷五。
【组成】:
白芍 川芎各五钱 栀子 茯神 天花粉各三钱 当归五钱 白豆蔻二枚 南星 菖蒲 枳壳各一钱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大怒之后,又加拂抑,事不如意,忽大叫而厥,吐痰如涌,目不识人。
【方源】
《嵩崖尊生》卷十三。
【组成】:
白薇 白蔹 白芍各一钱
【用法】:
上为末。酒调服。
【主治】:
遗尿滑脱之有热者。
【方源】
《良朋汇集》卷四。
【组成】:
红绒子(烧灰) 珍珠(煅)各一钱 冰片一分
【用法】:
上为极细末。先用净米泔水洗,后上药。
【主治】:
小儿牙疳,红白口疮。
【方源】
《眼科临症笔记》。
【组成】:
白矾三钱 硼砂二钱 冰片五分
【用法】:
上为细末。秋梨一个去皮核,捣涂之。
【主治】:
炎性睑肿,暴发赤痒。
【方源】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煅石膏31克 轻粉(炒)3克 冰片1.5克
【用法】:
上为细末。撒布,外敷藤黄软膏。
【主治】:
慢性湿疹,局部溃疡及搔痒者。